農曆過年是我國重要節日之一,親朋好友、闔家團聚,難得的餐敘加上外食居多,餐餐大魚大肉、調味是重油又重鹹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民眾在年節後平均增加0.4至1.5公斤,面對突然多出的大肚腩,坊間瘦身方式無奇不有,用錯方法,減重無效不談,傷了身體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室楊智凱營養師介紹下列3種較能健康且均衡減重的方式:
1、低GI飲食
GI是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),指食物在人體消化後對血糖的影響程度。當攝取高GI食物時,血糖快速上升,身體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處理血糖,促使血糖驟降,過低的血糖產生了飢餓感,使人又再吃進更多的食物,而過多的胰島素也會促進體脂肪的合成,不利減重。
反之攝取低GI食物時,血糖可維持在一個較穩定的狀態,且通常低GI食物所含的纖維較高,也相對的具有飽足感。低GI食物特性為高膳食纖維、少加工(原態食物),如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建議,應多選全穀雜糧為主食,或至少應有1/3為未精製之全穀雜糧,如燕麥、大麥、糙米、地瓜等等。
2、減醣飲食
坊間常見的減醣飲食包含生酮飲食、極低醣飲食、低醣飲食、中度低醣飲食等4類。其中較建議且安全性較高的為中度低醣飲食(醣類佔總熱量26至45%),不僅可以吃適量的碳水化合物,以避免葡萄糖不足所導致之副作用(酮酸中毒、噁心、嘔吐、精神不濟、腦細胞損傷…等),油脂的比例也不會過高,是相對來說更容易執行與較為均衡之飲食。
3、168間歇斷食
此種飲食控制每天在8小時內進食,剩下的16小時禁食,優點是可以依據自己的作息時間來安排進食的時間,而在「進食期間」仍須保持均衡飲食。例如排定於上午 8時至下午4時之間進食,下午4時之後就不再食用任何含熱量之食物。
不過提醒以下情形者不建議使用間歇斷食法:(1)癌症、三高、慢性腎臟病病人(2)長期服用藥物者(3)營養不良者(4)成長發育期中的孩子、青少年(5)孕婦。
建議民眾可至醫療院開設之營養諮詢門診,尋求專業營養師的建議,與營養師共同討論規劃減重飲食及運動計畫,以達事半功倍之效。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門診在減重療程規劃,期初、期末皆會使用精密體脂測量儀進行體脂肪量測,以確認成效,每週回診追蹤體重並檢討飲食紀錄,給予飲食建議,期間視需要搭配代餐營養品與低GI減重餐盒,讓民眾可以瘦得安心、吃得零負擔!